:::
訪問專欄

產業升級篇:寬緯、好食機、北賈(原聖陽能源)、耀瑄科技

公益創新—數位科技為產業轉型,成為共好的造局者



前言
數位科技的導入與應用有時就像幫產業直接找解方,不論是減少前線的負擔、轉換成資源,或協助產業強化自我分析的能力,都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而【公益創新・徵案100】決選的20案中,有提案是透過數位科技的導入,替長期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不只促進產業升級,也讓資源更有效利用,改善產業環境。




團隊—寬緯科技

逆境突圍:智能水質監控,優化漁電共生實踐SDGs,讓養殖漁業更具競爭力

臺灣從60年代現代化、70年代人工飼養商業化後,養殖漁業已經是國人餐桌水產品的主要來源。目前臺灣內陸上魚塭面積四萬多公頃,重要性與產值不言而喻,而養殖漁業要好,關鍵就在「水質好」,但水質是否足夠好,極須看天臉色。

寬緯科技公司蔡政勳總經理來自農家,長期觀察養殖業易受季節變化、水溫、降雨和藻相等因素影響,幾乎是「四季都有風險的產業」,有時一陣強降雨,水的pH值驟降,就可能引發魚蝦大量死亡,業者心血付之一炬。

圖/養殖漁業被公認是未來水產品的主要來源,119年養殖產量將佔全球食用魚供應量的62%,如何透過科技技術降低環境影響、提高產能與競爭力,便是養殖業當前目標。
圖/養殖漁業被公認是未來水產品的主要來源,119年養殖產量將佔全球食用魚供應量的62%,如何透過科技技術降低環境影響、提高產能與競爭力,便是養殖業當前目標。

但追溯本質,若能即時監測水質,就有機會降低風險,這也是寬緯「AIoT河水水源監測與漁電共生養殖用水水質監測計畫」的核心概念。建立水質檢測平台和智慧水質控制系統,每五分鐘搜集數據一次,即時監測水質的變化,讓業者能即時因應突發狀況。蔡政勳總經理說,有即時數據就能即時「改善問題」,過往需要人力採樣、在一旁待命的情況大幅改善,甚至有合作的養殖業者回饋,自己過往要一直跑現場,現在竟然還有親子時間。

「透過客觀的數據的回饋,建立養殖業者實踐永續的理念」,降低養殖風險和飼養成本,系統還能同時監測大範圍「輸入」與「排出」的水質數據,讓漁電共生對養殖業的實際影響有科學數據為依據,並同步監測環境,為大範圍流水自動監測連續數據,建立養殖漁業的水質監控機制,而水質數據,也能提供政府作為政策規劃的依據。

目前這套系統在臺灣約有八百組養殖戶採用,使用後產量提升約三分之一。只要能避開每三年一次的全損大風險,整個產業生產效率和品質都能提升,更有機會往規模經濟邁進。寬緯接下來的目標是將水質監測技術推廣至全臺灣約三成的魚塭,覆蓋近兩萬池。透過數位科技幫助養殖業者實現升級和突破,提升水產養殖業的競爭力。

認識智慧管理,科技養殖FB:搜尋「水聚寶Aquadlink」


團隊—好食機

食農職人製造所:整合平台助小型生產者建立食安軌跡,媒合採購友善循環

臺灣為美食之島,其中最有人情味的數十萬家小型社區生產者,其實佔食農產業的大多。但在預算、規模有限的情形下,這些高度社區化、緊貼民生經濟的小型生產者,面對複雜且高標準的食安檢測規範,常常望而生懼。好食機農食整合有限公司看到這個困境,建立「整合式小型生產者食品安全與友善環境農業專業服務與管理系統與產銷媒合平台」,協助小型生產者進行風險管理。

圖/謝昇佑執行長(左)、陳貝瑜營運長(右)兩人觀察食安趨勢下,社區小型生產者的痛點,因而打造一個協助生產者進行食安管理,並媒合採購的友善平台。
圖/謝昇佑執行長(左)、陳貝瑜營運長(右)兩人觀察食安趨勢下,社區小型生產者的痛點,因而打造一個協助生產者進行食安管理,並媒合採購的友善平台。

好食機農食整合謝昇佑執行長舉例,有些社區餐廳的媽媽們,希望加工店內的醬料變成產品,但小量生產根本不可能找大工廠製作。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協助小規模的業者盡力管控食品安全、避開風險,就是平台最重要的功能。

通常平台收到需求、了解情況後,會在客戶預算內列出能執行的客製化表單,把最優先需要解決的項目列出,同時媒合相關專家輔導,以建立基礎食安與品質管理系統。

謝昇佑執行長進一步以醬料加工的故事為例說明,地方媽媽的第一步,其實根本不是將做好的醬料送驗,而是先選定要加工的時間,並把廚房調整成符合衛生條件的乾淨狀態,再行製作,以確保環境整潔達標。這個是比送驗更重要的前提,同時能減少不必要的罰款,提升收益。

「平台的成立是希望在人人都可負擔的條件之下,先管理重點,而不是頻頻送驗。」

謝昇佑執行長說,小型生產者食安的關鍵問題其實是缺乏管理機制,他們最需要的是前端「辨識問題」及提出「可負擔之解方」服務。他得意地說,就曾有社區型的小豆漿店,在他們的輔導下,以「全台最小的食品工廠」之姿賣進大型通路。這意味著,有對的導引,小型生產者都能更有信心將自己的生產食品安全上路。

好食機,人人都可負擔的食安整合服務


團隊—北賈(原聖陽能源)

畜牧與農產共好:畜牧廢水變黃金,協助農村產業再升級

畜牧業廢水往河川排,不僅有污染爭議,在106年水污費開徵後,畜牧用水的處理成本愈來愈高;與此同時,農產業者採購有機肥料,也漸感成本增加,運輸過程也增加碳排,是否有兩全其美的方法?

北賈科創公司代表人陳聖瑋秉持「將廢水轉成資源」概念,設計「WE農畜利APP」,W取自姓名縮寫,E則是指Evnvironment(環境)與Energe(力量)。透過APP不僅可智慧監控牧場水質及養分等,更媒合在地有肥料需求的農業端,將經處理的沼渣、沼液成為農田肥料,一舉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環保條件,同時提升農產品質、增加收入等功效。

圖/陳聖瑋代表人認為農牧業最重要的根本是污染防制及去污染化,透過研發平台的監控,在數據透明的情況下即時回饋業者有效的建議。
圖/陳聖瑋代表人認為農牧業最重要的根本是污染防制及去污染化,透過研發平台的監控,在數據透明的情況下即時回饋業者有效的建議。

陳聖瑋代表人說,平台會列出畜牧業者「即時監控的水質資料」給農地耕作者參考,若距離、性質都適合,就媒合雙方,把畜牧廢水經處理生成的沼渣和沼液排入農田當肥料,同時舒緩農地因天候缺水的問題,並減少使用化學肥料。系統上的數據和水量的使用都很透明,若使用得當,有機會提升約兩成的農作產量。

這模式不僅降低畜牧業廢水排放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也有機會提升農產品的產量。陳聖瑋代表人說,平台已在嘉義媒合三戶畜牧業者,約30戶總面積近40公頃的農業個體戶,農友回饋說,這個機制不僅提升農作物幼苗的生長週期,酪梨還早半年收成,甚至因為引入畜牧廢水,減少抽地下水的比重,成效卓著。

科技運用成為智慧農業升級轉型的金鑰匙,若這樣的媒合機制能持續普及應用,不僅可以優化畜牧產業,更能促進農村再生,讓青年農事人口回流,成為循環經濟之外,平台發揮潛在的社會影響力。




團隊—耀瑄

另類護理師: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引導、衛教、巡房及辨識藥物樣樣行

「護士,請問某某診間在哪裡?」

「護士,請問…」

在醫院裡,護理師的工作日常如同萬事通,一人當多人用,過勞和加班也是醫療界長期呼籲的困境。為解決這困境,耀瑄科技公司開發能協助護理師日常工作的服務型機器人,成為護理師的左右手。

圖/耀瑄科技曾裕峻總經理(左)、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名譽講座教授(右)共同開發生成式AI服務型機器人,有效減緩護理師人力短缺的問題。(照片來源:王駿發)
圖/耀瑄科技曾裕峻總經理(左)、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名譽講座教授(右)共同開發生成式AI服務型機器人,有效減緩護理師人力短缺的問題。(照片來源:王駿發)

耀瑄科技曾裕峻總經理表示與成大研發團隊合作,期望將醫療服務型機器人4大功能,包含藥物辨識、非接觸生理量測、與病患互動對話、協助護理師巡房記錄等4大系統功能。

耀瑄技術顧問也是成功大學名譽講座教授王駿發說,運用AI深度學習的技術,讓機器人擔負較基礎的工作,像環境導覽、設備介紹、衛教、送膳到病房等。此外,包含適用於電腦或手機辨識之藥物、與病患互動對話、非接觸式生理量測、協助巡房並轉換成護理紀錄等功能。在成大醫院外科 8 A 病房實測 1 年多,護理師每天上班的工作時間從 100 分鐘減少至 33 分鐘,等同效率提升 3 倍,滿意度逾 9 成。甚至有些病人希望可以多和機器人互動,形成醫院中另類的情景。

王駿發教授說,接下來除在護理站普及應用,也希望進一步升級機器人的AI對話系統,或開發出不同功能的機器人,同時,因為牽涉病人隱私,和醫院資料系統串接也是待解決問題。長遠來看,服務型機器人有機會成為醫療環境人力不足的解方之一,並提升醫療工作環境。臺灣已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智慧科技可延伸到長照、居家照護等提供更多的價值,也是耀瑄前進的方向。

認識耀瑄,智慧醫療的長期耕耘者